天津爆炸事故發生后,氰化物處置備受外界關注。環保部部長、水污染治理專家陳吉寧兩度前往事故現場,討論包括含氰廢水處置等工作。
據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牛躍光透露,因涉事瑞海公司辦公樓被毀,貨物記錄不清,具體危化品數量有待最終確認,但現能確認的危化品數量約3000噸。在1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表示,目前掌握的危險品分7大類,大約40種,分三大類,第一類為氧化物,硝酸銨硝酸鉀1300噸;第二類易燃固體,金屬鈉、金屬鎂,500噸左右;第三類為劇毒物,氰化鈉為主,700噸左右。何樹山稱,核心區危化品品種多,比較復雜,防化部隊和專家共計數百人正在事故現場。
事發后,氰化物警報持續高懸。
8月16日,陳吉寧趕赴天津并召開座談會。身為環保部門的最高領導和水污染治理專家,陳吉寧當時提出三點意見:一是加強現場大氣環境監測,細致科學地做好網格化監測方案,在煙氣處理過程中要連續監測,對氰化物要進行排查,同時對土壤污染開展監測。二是從全國抽調監測力量支援天津工作,解決監測人員不足問題。三是爭分奪秒推進污水處理工作,務必趕在雨水到來之前完成。
有報道稱,當晚20時許,陳吉寧前往多處氰化物廢水處置現場,詳細詢問工作人員用活性炭吸附處理廢水的情況,查看污水井的封堵情況,并不時向身邊的工程技術人員詢問有關技術細節,叮囑在雨水到來之前一定嚴防死守,不能讓一滴水泄漏。
兩天后8月18日晚22時許,陳吉寧再赴天津事故現場,含氰廢水處置仍是其關注焦點之一。陳吉寧要求對事故廢水嚴防死守。對核心區內外水體、管道等上下管網連接、封堵情況,再次嚴密排查,堅決防范事故廢水流出。要完善雨水沖擊的應急措施,做好降雨時的應急處理,嚴防事故廢水外溢。同時加快推進核心區內事故廢水處置,做好土壤污染的風險防控工作。
陳吉寧還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專家組力量,開展理論分析,為下一步處置工作提供科學指導。
8月20日,陳吉寧在天津召開會議,研究布置含氰廢水處理處置工作。《中國環境報》報道稱,陳吉寧當天冒著危險,來到事故爆炸核心區水坑前,實地查看積水情況,并與隨行專家和工作人員商議下一步處置安排。
事實上,陳吉寧對處理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并不陌生。早在2006年,松花江發生重大污染時,陳吉寧就作為專家協助國家環保總局進行污染處理,獲得水污染治理專家之名。2001年和2004年,陳吉寧先后主持了“遼河流域‘十五’環境規劃”和“全國面源污染控制政策框架與行動方案”。
與此同時,天津爆炸事發后,環保部緊急抽調應急監測力量馳援天津。組織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及北京、江蘇、河北、河南、山東等地94名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攜帶25部應急監測車、100多套便攜式快速檢測儀和部分實驗室裝備,迅速展開環境應急工作。
一些氰化物處置專家也同步抵達天津。環保部組織了其直屬單位和清華、北大等一些著名院校、科研院所專家提供技術支持。這些專家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氰化物處置、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防治、地下水治理以及土壤風險防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