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防護理論出發,要保護作業工人不被某種職業病所侵害,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想盡辦法從源頭上控制有毒源和有害源,讓作業工人處在一種無毒無害的作業環境之中安心的工作,但這種“本質安全”防護法并不是企業雇主愿意采用的,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為這樣的成本太高,企業的負責人往往因為利益的原因而拋棄掉這樣優質的防護方法;
另外的一個原因是作業環境的有毒有害因素根本無法降低,更不用說消除,因而必須轉換思路從新的角度解決問題。防護效果的好壞與企業高層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企業安全或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如何優秀沒有公司頂層領導的支持也只能落得過英雄無用武之地,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米”首先就應該是領導的支持,因而一個仁慈、仁愛、有慈悲心腸的企業主是全廠職工的大幸之事。
言歸正轉,企業里很多事情的決策主要的原理是價值工程學,這也是企業領導決策的偏好,從很多的實際經驗上來看,企業領導接受個體防護的容易程度高于接受源頭治理,因而才造就了個體防護行業的興旺。
個體防護的作用就是對個體的身體健康進行保護,保護個體在作業活動中不受外來物的傷害。很多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自以為把個體防護發到作業人員的手中,就盡到安全管理的責任了,而對于防護用品的防護效果和佩戴情況從來就不曾關心過。穿戴防護用品實際的防護效果如何,國外的研究機構作過相關的調查-以聽力防護用品為例,美國圣迪亞哥的聽力保護研究中心就曾做過實驗和測試,發現很多佩戴聽力防護用品的工人實際上的噪聲隔聲量只有0分貝,還有大部分佩戴護耳器的隔聲量只有幾個分貝,意思就是佩戴防護用品和不佩戴防護用品的效果完全一樣。
職業病的防護率不是跟發放防護用品的數量成正比,也不是跟發放的次數成正比,而是跟防護的效果成正比,因而作業安全管理人員和職業衛生工作者一定要重視防護用品最終的效果如何。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送佛送到西”,在中國搞安全管理或從事職業安全管理的工作者就是從事普渡廣大職工眾生的工作,因為重要,所以要用心。